“肩颈像绑了块石头,硬得转不动,按摩也只能缓解一会儿,过会儿又紧绷起来……”
“晚上躺床上,全身肌肉都在‘发力’,眉头皱着、手握成拳,明明很累却放松不下来,越躺越焦虑……”
“焦虑发作时,手脚僵硬发麻,感觉身体不是自己的,想动却控制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难受……”
焦虑抑郁患者常被 “隐性的躯体紧张” 困扰 —— 这些紧张可能藏在眉头、肩颈、腰背,甚至脚趾,平时察觉不到,却会默默消耗精力、加重情绪负担。而渐进式肌肉放松法(PMR,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正是针对这类问题的 “躯体解压术”,它通过 “主动紧张肌肉→缓慢放松肌肉” 的对比练习,帮你精准找到并释放深层紧张,让身体从 “紧绷状态” 切换到 “松弛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每天练习 15 分钟 PMR,持续 4 周,可使焦虑患者的躯体紧张评分降低 30%-40%,同时改善睡眠质量与情绪状态。本文将从 “原理→准备→逐部位练习→场景适配” 完整拆解,让你在家就能轻松掌握,无需任何专业工具。
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会让全身肌肉处于 “轻度紧张状态”(类似 “随时准备应对危险” 的应激反应),长期如此会形成 “肌肉记忆”—— 即使没有明显焦虑事件,肌肉也会不自觉紧绷。而 PMR 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 “主动控制肌肉” 打破这种记忆:
“紧张” 的作用:主动收缩肌肉(如皱眉、握拳),能让你清晰 “感受紧张的位置与强度”(比如发现 “原来我平时眉头一直皱着”),避免 “隐性紧张” 被忽略;
“放松” 的关键:在紧张后缓慢放松,肌肉会经历 “从极致收缩到完全松弛” 的过程,这种对比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降低心率与皮质醇水平,缓解躯体焦虑;
身心联动:躯体放松会反向影响心理状态 —— 当肩颈、腰背的紧张感消失,大脑会接收到 “安全” 信号,焦虑情绪也会随之减轻,形成 “躯体放松→心理平静” 的良性循环。
案例:28 岁的小林,焦虑后长期肩颈僵硬,做 PMR 前 “转动脖子会响,每天都觉得累”;坚持练习 2 周后,肩颈僵硬感明显减轻,转动脖子不再响,晚上躺下后能更快放松入睡,焦虑发作时的 “手脚发麻” 也减少了。
PMR 对环境与姿势要求简单,重点是 “减少干扰、让身体处于舒适状态”,避免因外界刺激或姿势不适分散注意力。
声音:选择安静的房间(如卧室、书房),关闭手机提醒,若有轻微噪音(如窗外雨声),可播放 “白噪音”(如雨声、溪流声)掩盖,音量调至 “不影响听清自己呼吸”;
光线:光线调暗(如拉上窗帘、开小夜灯),避免强光刺激(强光会让大脑保持兴奋,影响放松);
温度:室温控制在 22-25℃,若怕冷可盖薄毯(避免过厚导致闷热),若怕热可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背贴紧靠背,双脚平放在地面(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或膝盖上,头部保持自然直立(不仰头、不低头)
平躺在床上,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脚放松(不刻意伸直或弯曲),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朝下或朝上均可),头部放正(不用过高的枕头)
避免蜷缩身体(易加重肌肉紧张),枕头高度以 “颈部不酸痛” 为宜(约 5-8cm)
靠在沙发上,背后垫靠枕(支撑腰背),双腿自然伸展(可搭在小凳子上),双手放在沙发扶手上或腿上
呼气 6 秒(感受腹部慢慢收缩,空气从鼻腔流出,想象 “紧张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这 3 次呼吸能帮你从 “日常忙碌状态” 切换到 “专注放松状态”,为后续肌肉练习做铺垫。
PMR 的关键是 “逐部位练习,不遗漏任何一处肌肉”,通常从 “头部” 开始(头部紧张最易被察觉),逐步向下到 “脚部”,每个部位遵循 “紧张→感受→放松→感受” 的四步流程,紧张时 “用力但不疼痛”,放松时 “完全松弛,不刻意控制”。
紧张:用力皱眉,将额头的肌肉向中间挤压(想象 “额头要挤出皱纹”),保持这个紧张状态 5 秒(在心里默数 “1-2-3-4-5”);
放松:突然松开眉头,让额头肌肉完全放松,保持 10 秒(默数 “1-10”);
感受:体会额头从 “紧绷” 到 “舒展” 的变化,像 “紧绷的橡皮筋突然松开”,注意这种放松的感觉。
紧张:用力闭上眼睛(不是 “轻轻闭眼”,而是像 “防止沙子进眼睛” 一样用力),同时皱起眼角(想象 “眼睛要眯成一条缝”),保持 5 秒;
放松:缓慢睁开眼睛(不要突然睁开),让眼部肌肉完全放松,盯着前方一个固定点(如墙壁上的小斑点),保持 10 秒;
紧张:用力咬紧牙齿(像 “咬硬骨头” 一样),同时绷紧脸颊肌肉,保持 5 秒;
放松:突然松开牙齿,让嘴巴自然张开(不用张太大,保持 “轻微张口” 即可),舌头轻轻抵住上颚,保持 10 秒;
感受:体会下颌肌肉的松弛感,像 “卸下了一块小石头”,注意嘴巴周围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