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以文化社区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12 02:19:00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峰西社区的“我家厨房”里,退休面点师马强手上沾着面粉,正带着居民复刻传统胶东花饽饽;皂河社区的“和合厨房”内,新老居民围着灶台切磋家乡菜,天南地北的风味与故事在香气中交融;莱海社区的“爱莱集市”上,居民手作的非遗核雕、创意绒线作品一字排开,成为邻里交流的“文化纽带”……这一幅幅充满文化气息的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以文化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活力。

  今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锚定“强基础 实敢当 勇争先”目标,将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以“文化聚人心、文化促融合、文化惠民生”为核心,通过打造文化阵地、培育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让“文化烟火气”浸润社区每个角落,在共建共享中让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刚搬进楼房那会儿,大家住得近了,心却远了。老村民念着村里的老手艺、俗,新居民想找个交流的‘文化落脚点’,怎么用文化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是我们最先要解的题。”回想起社区成立初期的情景,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峰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戚馨元记忆犹新。

  面对“文化纽带缺失”的起步难题,戚馨元没有等靠,而是主动联动前峰西合作社党支部,以“党建+文化”为纽带,开启协同共建之路。合作社提供千余平方米场地,社区牵头进行“文化”改造——“我家会客厅”成了居民分享文化故事的聚集地,“我家厨房”变身美食传承基地。健康医养、为爱朗读、舞动峰西等文化服务项目陆续落地,原本对社区持观望态度的老居民,跟着学做花饽饽、参与广场舞,渐渐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新居民也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峰西社区的文化探索,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不断延伸。和兴社区以“融情、融心、融业”为核心,将文化建设作为新老居民融合的“黏合剂”。社区把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活动升级为“文化共学”项目,定期组织新老居民一起学做剪纸、编中国结,在动手实践中增进了解。在此基础上,社区创新推出“幸好有你,融乐和兴”诚信文化项目,将“帮邻居看孩子”“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等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文化体验课程、非遗手作名额等,培育出“邻里文化节”“家风故事会”等26个特色文化项目。61名新老居民组成的“文化小巷管家”队伍,不仅带头参与文化活动,还主动收集居民的文化需求,让社区文化服务更对“胃口”。

  针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和兴社区还以“文化议事”破题。通过“圆桌会议”“民意会客厅”等平台,居民围绕“如何打造社区文化长廊”“怎样举办邻里文化节”等议题共商共议,最终制定的《居民公约》中,专门加入“传承好家风、参与文化活动”等内容。在文化的引领下,社区从“各过各的”变成“一起热闹”,新老居民在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从空间“聚居”到心灵“相融”。

  走进莱海社区服务大厅,一面“童心文化墙”总能吸引居民驻足——手工滴胶干花、毛线织成的“社区风景”、水彩画里的“幸福家园”,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都出自社区“家园小卫士”项目的孩子们之手。

  莱海社区4850户、11000余人,如何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都能融入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晓伟想到了“文化项目化”的思路:“把社区治理的‘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文化项目,针对老中青幼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提供文化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位置’。”

  “家园小卫士”青少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社区联合专业社会组织,开设书法、绘画等课程,吸引百余名青少年儿童加入。孩子们不仅学文化、练技能,还化身“社区文化宣传员”,带着家长一起清理社区文化长廊、参与“家风故事宣讲”,百余个亲子家庭通过这个项目,成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一次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从孩子口中得知,不少全职妈妈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工作,还想把自己的手工技艺“变现”。

  居民的需求,就是文化项目的方向。社区迅速链接资源,打造“莱邻活”文化就业项目:组建手工零活微信群,邀请有手艺的居民担任“文化导师”,教授钩织、布艺等技能;对接企业开展“鱼饵包装+手工制作”的灵活就业模式,让居民在家就能赚钱;更把居民的手工作品搬到“爱莱集市”,举办“文化手作义卖”,让手艺变成“营生”。居民王美华就是受益者,她的绒线作品不仅在集市上大受欢迎,还成了周边景区汉服爱好者的“心头好”,如今她还在社区开设了钩织培训班,带动十多位邻居一起靠手艺增收。

  此外,社区还打造“商居文化互联”项目,联合辖区商户举办“文化市集”“美食文化节”,让商户拿出特色产品,居民带来手作作品,在交流中拉近关系。如今,莱海社区已形成“文化引领、项目带动”的治理模式:以“社区文化骨干”带动自治力量,以“青少年文化项目”联动家庭,以“商居文化互联”凝聚商户,让文化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金钥匙”。

  “希望社区能多办点传统文化活动”“想学习剪纸,不知道有没有课程”“小区绿化带能不能改成‘文化小广场’”……在皂河社区办事大厅的“文化心愿墙”上,居民的诉求清晰可见。而旁边的“心愿实现榜”上,“剪纸培训班已开课”“文化小广场改造完成”等回复,让居民的期待一一落地。

  “住得舒心,更要过得有‘文化味’。”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皂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白坤坤说。社区把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建立“文化需求三级响应”机制:简单需求当场对接,比如居民想学广场舞,立刻联系文化志愿者组建队伍;复杂需求合力推进,比如打造文化广场,联合共建单位一起规划建设。

  为了让文化真正融入生活,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皂河社区还培育了“缘聚文馨・皂润心田”文化品牌,打造了8个由居民自主运营的文化项目,“和合厨房”就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每到活动日,小巷管家们化身“文化主厨”,带着大家做胶东鲅鱼饺子、四川抄手、安徽包子,一边做菜一边聊家乡的饮食文化。

  “缘圆餐厅”则是社区的“文化交流站”。社区定期在这里举办“家风家宴”,邀请老党员、老模范分享家风故事;开展“新居民文化沙龙”,让外来务工人员聊聊家乡的习俗;组织“亲子文化餐”,让孩子们在吃饭时学习传统礼仪。前不久,社区还在这里举办了“中秋文化节”,新老居民一起做月饼、猜灯谜,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大家心里暖暖的。

  皂河社区的文化实践,是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以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已引入23家文化类市场主体,围绕“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创业”等场景,实施33个社区文化项目,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动治理的强大力量。

  文化暖人心,治理有温度。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以文化为笔,以社区为纸,绘就了一幅“邻里和睦、文化繁荣、共建共享”的美好画卷。未来,这里将继续深耕文化社区建设,让“文化烟火气”越燃越旺,让“张村之治”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10月29日,2025年荣成市第十届渔家秧歌大赛在荣成樱花湖体育公园举行。[详细]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健康学校建设试点学校名单,威海市望海园中学、文登区文峰小学、文昌中学、荣成市...[详细]

  近日,在威海南海新区天鹅湖,天鹅在水面嬉戏觅食,灵动身影与蓝天碧水相映,拉开威海南海新区天鹅季的序幕,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详细]